
到底電影正名,中間的標點是甚麼呢?張愛玲原著是用"‧"的,電影海報將點點一分為二,上與下你看我我看你,要結纏還是要分開呢?墮進思考中雖是有趣,寫起字來尷尷尬尬慌死錯寫了就不好。心中想著跟戲票用上",",可惜手指偏偏作對連打多次";",又是身與心不能合一之作。
看過張愛玲的小說,再看李安的戲,聽過上映前鬧烘烘的重點報導與讚賞,還是覺得電影不可多得地好。電影添多了很多枝節,但我看來並沒有歪曲原來故事,只有更是全面;電影中男女主角二人的愛恨交纏,比起小說更是立體。張寫王佳芝的心情為主,易先生內心可沒有著墨太多;來到李安手中,易先生就變得活生生了,生性氣質行事如何,得到仔細的描寫;以致那些於小說並非重點的床戲,改成影像後也變得合情合理,也將二位主角沒有說出來的愛狠狠地表達出來。再說,影片中黑壓壓的人群,慌亂的大時代,更是為二人關係增添理肌。影片中的氣勢的真真假假,對比二人私密空間中痛快淋漓的確實,最是打動人;還有那支天涯歌女,在妓寨中真摯的演唱,輕輕的牽手,外頭世界如何,也不及此刻純情的心意。
ps.
與他看戲很是有趣,他看科學故事的細微位置與劇情推理比我仔細;反過來,看文藝戲他說看到的就是表面的故事情節,對人物心理可沒有探討。事後互相解畫,說說笑笑又是一夜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